首页 > 饵料 博客日记
临床医学基础护理——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防治措施
24-01-27饵料围观128次
简介 4、保持室内空气适宜,温度18℃-22℃,湿度50%-70%,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15-30分钟。 2.对于高烧者,应进行物理降温,包括酒精浴、冰敷、冰毯等
4、保持室内空气适宜,温度18℃-22℃,湿度50%-70%,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15-30分钟。
2.对于高烧者,应进行物理降温,包括酒精浴、冰敷、冰毯等,降温30分钟后,再次测量体温并记录。
1.根据患者皮肤情况,及时翻身并拍打背部,按摩骨性隆起处,并用软枕头垫住脚踝、臀部等处。翻身时,避免拖拉、拉扯等。防止皮肤擦伤。
2. 告知患者留置插管的重要性,并建议患者不要自行拔管。 意识障碍的患者应使用压缩带以防止意外拔管。
4.长期使用利尿剂时,注意补钾,了解电解质异常的心电图表现,并结合尿量的观察。 例如,如果尿量低且钾含量高,心电图可能会显示高 T 波。
4.防止二次伤害:使用床栏和压缩带保护患者,防止从床上跌落; 对于眼睛和脸部无法闭合的人,可以滴眼药水,并用眼垫盖住受影响的眼睛,以防止暴露性角膜炎。
4.严格掌握高渗利尿剂的使用适应症,注意利尿效果。 当您出现多尿或尿糖阳性时,请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抗利尿剂和降血糖药物。
17ICU综合征与视觉、听觉障碍、家庭陪伴受限、信息缺乏、活动受限、使用镇静镇痛药物等有关。
1、密切观察病情,及早评估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积极探查可能引起精神障碍的各种因素,尽可能发现先兆,争取早期治疗和护理干预。 预防脑血管并发症,掌握呼吸机使用指征,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
2、保持房间干净、整洁、舒适、安静。 使用屏风或窗帘将患者分开。 处理和抢救时不要忽视ICU内的其他患者,以减轻患者的压力。 医务人员尽量避免在患者床边进行讨论。 如果您生病了,请大声喧哗,并将呼吸机、监视器和其他设备的声音调节到适当的水平。
3、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能够正确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图像和检测结果,并向患者解释使用仪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防止患者感到不安。 当监视器发出警报时,请保持冷静并迅速做出反应,避免营造进展气氛。
5.提供及时有效的镇痛,保持舒适的,尽量减少使用束缚,保证患者的睡眠,避免暴露隐私,提高自理能力。
3.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患者,应充分湿润呼吸道,防止形成痰痂。 及时吸痰,负压适中,方法正确。
4、插入胃管时,将胃管常规长度延长7~10毫米,使胃管前端位于胃体或幽门处,可有效对胃肠道减压,防止胃溃疡。注入的食物容易回流。 鼻饲时,床头倾斜≥30°的半卧位是减少反流的最佳姿势。 鼻饲后保持此姿势30~60分钟,然后恢复原位,以防发生意外。
1. 监测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预防脑疝。
2.对于昏迷不能进食的患者,经鼻喂流质,4~5次/d,每次200~300ml。 应定期抽胃液,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保持口腔清洁。
3、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以免加重出血。 将床头抬高15~30度,促进血液回流大脑,减轻脑水肿。 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被动运动训练。
4、保持床位干燥清洁,保持皮肤卫生。 特别注意角膜、外阴、臀部的清洁。 每天用温水擦拭,每2小时翻身拍打背部,按摩骨突出和受压部位,预防褥疮。
5、对于神志不清、烦躁不安、有精神症状的人员,应设置护栏和适当约束,防止跌倒受伤,必要时给予少量镇静剂。
6、舌根明显向后时,取侧卧位; 及时清除气管内的分泌物,当呼吸节律或深度发生变化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确保呼吸道通畅。
3、保持有效牵引:皮肤牵引应防止胶带绷带松动、脱落; 牵引治疗时,患者必须保持正确的,躯干与骨盆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牵引方向应与四肢近端一致。
1.在耐受范围内,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按摩骨质突起,并用软枕头缓冲脚踝、臀部等处。翻身时,避免拖拉、拉扯等,以防皮肤擦伤。
2、仰卧位,头、胸、下肢各抬高15°~20°; 注意保暖; 对于极度烦躁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3、快速建立各项监测:配合医生监测中心静脉压或漂浮导尿管、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准备静脉切开袋;
5、密切注意用药反应,严格控制补液速度。 扩容药物速度宜稍快,但应防止急性肺水肿。 应根据血压调整升压药物,并观察尿量变化,防止药液漏出引起皮肤粘膜坏死;
1.密切观察血压、面色、心率及双肺呼吸音的变化,观察是否有心力衰竭的体征。 使用连续心电图监测仪监测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的变化。
1.及时了解病情,听取患者的主要主诉,如活动后心悸、气短、生活自理能力、四肢末端是否湿冷等,了解低心输出量的程度。
5.术后放置心包、纵隔、胸腔引流管,每2小时挤压一次,记录每小时引流量和24小时总引流量。 如果单位时间内引流液突然减少,且出现中心静脉压升高,血压下降,应考虑心包引流不畅、心包填塞,应立即就医。
1.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患者的饮食和治疗方案:高钠血症限制食盐摄入; 减少高钾血症的钾摄入量; 遵医嘱静脉滴注胰岛素和高渗糖,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 对于低钠血症,减少钾的摄入量。 对于钠、钾低者,酌情补充钠、钾。
6.如发现引流管脱出,应立即通知医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用纱布、棉垫封住引流管口,密切观察,对症治疗。
4、术后一般需要禁食、胃肠减压2~3天,并需要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 肠道蠕动恢复并出现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开始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到吃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
5.妥善固定引流管,使其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按时更换敷料,并在适当时协助医生拔管(一般在术后24至48小时)。
2.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及缺氧症状。 一旦患者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吸氧,氧气流量为2-4L/min。 血压稳定者应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咳嗽、排痰、胸腔引流。
4.维持正常通气功能,疼痛限制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影响气体交换,需要有效的镇痛措施。 定期给予止痛药。 骨折部位有胸带包裹胸部的患者应注意调整胸带的松紧度。
5.血血气胸患者应定期观察胸腔内气体及出血情况的变化。胸腔闭式引流时,观察漏气程度,记录引流量的颜色、量及特征。
1、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有利于解除微循环瘀滞,改善其灌注。 同时提供充足的热量,使用各种药物对抗感染,维持酸碱平衡和有效循环血量,防止水分流失。 电解质不平衡。
3. 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肝素。 使用过程中,每4小时测量一次凝固时间,并相应调整剂量。 停药后仍应连续2-3天检查凝血时间,以防复发。
1、注意伤口是否有渗血以及引流液的量和颜色。 妥善保管心包及纵隔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并确定是否有心包填塞的早期症状。
5.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如果出现高热或持续低热、瓣膜出现新的杂音、头痛、呼吸困难等,应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
6.抗凝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凝血功能,注意是否有牙周出血、皮下出血、血尿、柏油样便、头痛等症状。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请向医生报告及时治疗,暂停药物并等待凝血酶原治疗。 在时间之后继续服药是正常的。
7.临时起搏器的患者应注意不要在护理过程中拉电线以防止脱垂。 始终观察心电图的变化,以了解起搏器是否正常工作。
1.必须监测低温麻醉的过程,体腔温度,即鼻腔中的温度变化,食管中部和直肠的变化,以达到所需的效果。 鼻腔温度反映了大脑的温度,并且在保护脑组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在低温麻醉期间,保持肌肉放松,外周血血管充分扩张以避免发抖。 护士应协助麻醉师观察患者的唇彩和周围循环的变化,并及时报告。
4.冷却设备,例如冰水和冰块,以及在冷却和加热过程中重新加热的电器,例如热水毯,电毯等,应注意保护患者的皮肤以避免冻伤或直接燃烧。与皮肤接触。
5.手术后,在22°C 〜24°C下保持ICU中的室内温度,湿度为55%〜60%。 使用保暖措施,例如用被子覆盖,可变温度毯,输血,输注,红外散热器等。
Tags: 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