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矶钓 博客日记

海钓入门之浮游矶钓的咬铅和水中浮标

24-02-02矶钓围观151

简介   海钓入门之浮游矶钓的咬铅和水中浮标的使用。浮游矶钓中的咬铅和水中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平衡线组的承载力和调整线组的水下状态。平衡线组承载力好理解,而利用水中和咬铅的不同配置方法调整线组状态就

  海钓入门之浮游矶钓的咬铅和水中浮标的使用。浮游矶钓中的咬铅和水中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平衡线组的承载力和调整线组的水下状态。平衡线组承载力好理解,而利用水中和咬铅的不同配置方法调整线组状态就是浮游矶钓中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学问。有些时候,几乎一样的钓组就因为一个小小咬铅在使用时的差异却能够导致钓不到鱼或者爆钓的不同结果,这丝毫不是危言耸听。

  可塑性比较强,可以毫不费力地夹到线上,线受到的压力小则不容易受伤,另外,软咬铅也比较容易从线上取下,更换咬铅比较方便。

  上述三条是钓友选购咬铅的基本要求,不要小看这三条不算太高的标准,市场上真正能达到上述要求的产品并不多。

  浮游矶钓咬铅的号数划分是根据猎中铅粒大小的划分得来的,型号从最小的G8号一直到最大的6B划分为14个等级,每个号数对应相应的重量,同时也同浮标的号数相对应。使用时要依照浮标大小和钓场环境条件灵活搭配,既可以直接装一颗与浮标同号的咬铅调整钓组,比如5B丹锥只夹一颗5B咬铅,也可以根据浮标号数对应的浮力大小将几颗咬铅的重量相加进行调整

  比如5B丹锥( 1.85克)可以夹1颗2B咬铅(0.75克)和2颗B咬铅(0.55克)调整成丹锥顶部平水状态;既可以减少咬铅重量使浮标露出水面多一些,也可以增加咬铅重量使浮标沉入水下进行全层搜钓,各种调钓方法要灵活运用,咬铅配置要视情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咬铅的号数从B开始,数字越大咬铅的重量越大,比如2B大于B,4B大于3B;而从G开始,数字越大重量越轻,比如G3比G2轻,G5比G4轻等等。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大小咬铅的重量差别并非简单的倍数或者简单地相加,比如2B的重量并不等于2个B重量之和,2B咬铅的重量是0.75克,2个B咬铅的重量是2个0.55克,也就是1.1克。这一现象其实给使用时带来很多不便,笔者真希望有人将其号数和重量重新对应划分,制定一个容易掌握的标准。

海钓入门之浮游矶钓的咬铅和水中浮标

海钓入门之浮游矶钓的咬铅和水中浮标

  咬铅可以利用自身重量使线组下沉自不必多讲。在风力较大的天气,风会对主线施加一定的力量,这个力量会拉动主线使线组不容易下沉,如果这个力量大于线组的下沉重量,线组就不能顺利下沉,表现为主线上的线结不能到达丹锥顶部,钓饵也就不能到达预定深度,这时就需要比较重的咬铅来克服风的拉力。

  我们知道海流的力量作用于线组的结果是使线组上扬,并且海流的速度越快线组上扬的越厉害,如果这时不给线组一个附加的向下拉力,钓饵就不可能到达钓棚。使用咬铅后,就可以利用咬铅的向下重力来克服海流造成的线组上扬。

  如果钓场的流速较快或者下层流水紊乱,搅动厉害,水流的力量就会将钓饵冲击的上下左右不停摇摆乱转,这种情况下,目标鱼会对钓饵产生戒心不敢咬饵或者不容易咬中钓饵,显然这种状况对垂钓有非常不利的影响。这时贴近钩子附近夹上一颗适当大小的咬铅就会使这种状况得到极大改观。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举一个例子:假如一个5B丹锥、子线长4米的钓组在有流水的钓场使用,我们采用两种咬铅配置方式,一种是用一个5B(1.85克)咬铅直接夹在距钩子1米的子线上,另一种是紧贴主、子线连接的8字环附近主线上夹一颗2B咬铅,然后再向下1.5米夹一颗B咬铅,再向下1.5米再夹一颗B咬铅。两组线组同样都是调整成平水状态,我们会发现,只夹一颗5B咬铅的钓组在夹咬铅位置由于受到海流的冲击,咬铅处的子线会出现一个明显折点。

  咬铅以上子线在咬铅重力作用下接近于垂直,而咬铅以下子线则明显上扬;后一种分段配置钓组由于将5B(1.85克)重量分成了一个2B(0.75克)和两个B(0.55克),咬铅处的折点明显较小,钓组明显顺畅的多。

海钓入门之浮游矶钓的咬铅和水中浮标

  在阐述下面的观点之前首先要说明,咬铅的配置没有一个固定公式,必须依据现场的风、浪、流、钓棚、水下地貌、鱼的活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因此,下列观点只能作为一般性原则进行参考。

  在风大流缓的环境,如果仅仅为了应对风的影响,咬铅应该靠近8字环(直结)近一些,重量也应该集中配置,这样咬铅重力克服风的作用才比较明显,也比较容易创造出子线轻飘自然的效果;在流大风小的环境,如果为了克服水流造成的钓组上扬影响,咬铅应该夹在子线中下段,利用咬铅的重量压沉子线,垂钓效果较好;

  无风无流的环境有两种选择:一是为了使钓组下沉自然,可以在八字环附近集中配置咬铅,子线上不夹铅。二是如果仅仅为了下沉需要,可以将小号咬铅夹在靠近钩子附近的子线上,但这种配置方式容易降低钓饵活性使钓饵显得比较呆板,实际应用时要勤加配合“上提——停顿——放”的N字型操控;

  底流紊乱时,如果为了稳定钓饵也可以根据流的大小贴近钩子夹一颗小号咬铅;水面小杂鱼很多而底层杂鱼少时,为了快速穿过上面的杂鱼层,可以将适当大小的咬铅夹在距离钩子近一些的地方;既有风又有流又需要稳定钓饵时,最好采用分段式配置方式,在上、中、下不同位置分别夹咬铅。

  采取在子线上夹多个咬铅的分段式钓组,为了使咬铅既发挥抗击风、流的作用又能使钓组顺畅自然并形成合理的打斜效果,一般情况应坚持自上而下咬铅逐渐减小的原则,例如3B(0.95克)钓组想要夹两颗咬铅时就可以采用自上而下B(0.55克)、G1(0.40克)的配置方式。但有些特殊情况恰恰需要反其道而行之,比如在激烈翻搅的浪冲点如果想保证钓饵不被水流扬起,则需要靠近钩子的咬铅重一些。

海钓入门之浮游矶钓的咬铅和水中浮标

  重铅有利于线组的快速下沉直击底部,但下落过快的重铅容易使跟不上重铅下落速度的长子线同主线缠绕,因此,除非不得已应尽量避免采用重铅钓组,确实必须采用则应适当减小子线长度

海钓入门之浮游矶钓的咬铅和水中浮标

  G4号到G8号的小咬铅除了可以用来微调钓组外,更主要的作用是夹在靠近钩子附近起稳定钓饵的作用。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点重量,在应该使用时夹上一个适当的小咬铅不但会使信号增多,而且信号出的也更加漂亮,而不应该使用时如果仍然贴近钩子装上这个小东西,无形中等于增加了钩子重量降低了钓饵的活性,也不利于轻口鱼吸饵入口。

  另外还要注意,在采用N字型控带操作时,不加小咬铅的钓饵在释放线组时的下沉速度比较慢,而加了小咬铅的钓饵下沉速度会明显加快,这种速度上的差异会导致垂钓结果的明显差异。

海钓入门之浮游矶钓的咬铅和水中浮标

  一般情况下咬铅的重量都会小于或等于钓组承载力大小,以便于使丹锥能够浮在水面。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却需要类似于全层钓法的超载配置,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鱼口非常不好时,经常表现的浮标信号是丹锥下沉了一些却不再有进一步的加速下沉,扬竿也中不了鱼,收起竿查看钓饵会发现有被咬过的齿痕。

  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流水缓和的水域,特别在以黑鲷为对象鱼垂钓的后半段时间比较多见,反应的本质是吃饱了的鱼在玩饵。这时可以利用咬铅使这种状况得到改观,方法是在已经平水的钓组上贴近钩子夹一颗小咬铅,让钓组慢慢下沉,有助于鱼大胆吞钩并使信号放大;二是在激流里下竿,由于水的能量很大,普通钓组的钓饵是不容易沉到钓棚的,这时可以采用重量超过丹锥承载力的咬铅组装在钓组下端对抗流水。

  采用超载配置操作时,一般不用过多顾忌丹锥是否沉入水下,只要间隔地采用“拉拉放放”的控竿动作控制着钓组下沉,多数时间可以通过直感体会鱼扯竿的信号。

  “水中”很多人也称之为“水中浮标”,其实说它是浮标并不贴切,水中在实际使用中不能上浮,而是被用来平衡钓组的承载力。虽然水中的体积相比于咬铅增加了无数倍,但重量也相应地增加了,水中最基本的作用其实同咬铅一样,并且水中的型号也同咬铅的型号相一致。比如5B水中同5B咬铅在海水中平衡钓组上浮力的下拉力量是相同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又会发明、使用水中?我们知道,水中同咬铅最大的区别就是体积上的差异,正是由于体积上的差异,相比于咬铅来说,水中在流水中的受力面积增大了许多倍,从而造成了流水施加于钓组力量的增大。明白了这个道理,水中的主要作用就不言而喻:借助水中所处水层的流水力量使钓组伸展并维持在正确的流道里。

  虽然水中在海水里产生的下拉力与相同号数的咬铅一样大,但在空气中,水中的重量却比咬铅重很多,因此在需要远投时,钓组中装上一颗水中自然抛的更远。

  海水由于大风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经常会出现表层水流的流速、流向同下层水流不一致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如果线组中不加水中,浮标较大的体积在表层水流作用下就会按照表层水流的方向、速度行进,而我们撒的诱饵在穿过表层后会顺着下层水流走,诱饵同钓组不同向、不同速的问题会造成诱饵同钓饵分离,这样就会钓不到鱼。加挂水中后,水中能够利用自身体积接受所在的下层潮水力量,从而导引钓组按照正确的流向行进,使诱饵、钓饵与潮水同步。

海钓入门之浮游矶钓的咬铅和水中浮标

  当需要钓饵能够经常做出上扬、下落的自然状态诱引鱼上当时,可以利用水中接受潮水能力强的特点,采取控住钓线间隔几秒再放开的手法使钓饵上扬、下落的幅度变大,从而提高垂钓效果。另外,钓饵反复上扬、下落的运动轨迹也有利于寻找鱼所处的水层。

  水中的体积较大必然造成上下运动阻力的增加。在大浪环境垂钓,水面起伏较大但下层却相对稳定,不加水中时,浮标会带着钓组上下起伏,使钓饵所处的水层发生较大的起伏变化,加挂水中后,利用它上下阻力大的特点能够抗击波浪起伏的影响使钓饵稳定一些。同样,在大风天垂钓,风吹动水面上的主线也可能会将线组向上拉动使钓饵离开钓棚。加挂水中后,利用水中的特点能够克服风的向上拉力,有利于稳定钓棚。

  最早发明的传统水中只是形状近似水滴形的黑檀木水中,这种水中内部没有安装配重铅,只是利用黑檀木比重大的特点起到抵消钓组浮力的作用。由于内部没有置重铅,使黑檀木水中具有重心比较高、体积比较大的特点,这种高重心、大体积的水中在流水里更容易随着水流倾斜,也更容易接受水流的力量,因此,对于钓组的顺畅和乘流更有帮助,使用效果比较好。

  但是,由于黑檀木材料的成本较高,后来的水中就出现了一些替代品,材质上出现了桐木、塑料、金属等各种不同素材,形状上也出现了子弹头型、伞型、圆型以及尖头凹顶或者其它奇形怪状,配重位置的不同设计还造成了重心高低的差别。虽然目前不同材质和形状的水中仍然被商家赋予了不同的功用,但在使用效果上却差强人意。比如子弹头形的金属水中就被赋予了速降的作用,可既然仅为了满足快速到达钓棚的需要,使用重坠不是同样可以达到目的吗?再说,怎样就能保证这种子弹头型水中在下降时始终保持尖头向下的速降状态而不是横着下降?

海钓入门之浮游矶钓的咬铅和水中浮标

  其实我们也不必计较商家怎样的宣传,面对不同形状的水中,万变不离其宗,水中的形状总归是为了便于操控而设计的,因此仍然可以把握一个大致原则,即:同样号数时体积大比体积小乘流性好;凹顶、平顶比尖顶乘流性好;伞形比圆形乘流性好,尖头比圆头下沉速度快,重心高比重心低更容易随水流方向倾斜等。

  事务都有其两面性,上面提到的水中功能只介绍了其在使用中的优点,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使用水中的一些负面作用。比如,加挂水中后钓组更加复杂笨拙,抛投手法掌握不好时水中容易同浮标缠绕,水中的体积阻力使钓组灵敏度下降等等。另外,上面提到的一些优点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变成致命的缺陷。因此,我们必须在围绕提高操控性这一原则下正确掌握水中的使用时机、方法。

  钓场流速稳定、风力不大的一般环境,如果多此一举的在钓组加挂一个水中对垂钓效果没有任何帮助,相反却使钓组变得笨拙复杂。

  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了水中,水中受力面积大的特点会造成钓组上扬很高,导致钓棚不稳定的后果出现。

海钓入门之浮游矶钓的咬铅和水中浮标

  风容易吹动主线上拉钓组,风还会造成面流比较快,特别是在风同流水方向不一致甚至相反时,风形成的面流会导致钓组偏离流道。另外,大风天逆风抛投也比较成问题,在钓组上加挂水中可以增加钓组重量有助于抛投。

  水流缓慢时,水的能量可能不足以推动钓组,这时换上一颗体形、水阻大的水中可以很好地抓住流水的动向。另外,流水缓慢时鱼的索饵积极性也不高,水中的作用配合操竿手法会使钓饵活泛,有利于垂钓。

  搭配水中浮标时,不但可以采取水中与同型号浮标搭配的方法,还可以采取水中号数小于浮标号数的搭配方法,再视具体情况配置咬铅调整承载力。

  严格意义上讲,潮受的作用同水中一样,也是为了抓住水流,所以,有人叫它潮受水中。我个人觉得也无不可,毕竟二者的用途是一致的,只不过潮受重量轻,在水中几乎没有下沉重力,只能凭借自身的高水阻形状捕捉水流使钓组伸展、下沉。在使用中,潮受多数用在全游动钓组上。

Tags:

本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