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矶钓 博客日记

海钓(矶钓)的钓饵和诱饵使用技巧

24-02-02矶钓围观130

简介   选择什么钓饵挂在钩子上好用?很多人会认为钓饵必须同诱饵的素材完全一样才好用,当然也有人会认为钓饵必须比诱饵更强效、更优异才好用。   理论上讲,浮游矶钓的钓饵同诱饵的

  选择什么钓饵挂在钩子上好用?很多人会认为钓饵必须同诱饵的素材完全一样才好用,当然也有人会认为钓饵必须比诱饵更强效、更优异才好用。

  理论上讲,浮游矶钓的钓饵同诱饵的材质相同是最不容易使鱼产生警觉的,而且二者的下沉速度也比较容易协调一致。但实际上,鱼一旦被激发起抢食的欲望,它们就 不会十分在乎隐藏在诱饵带中的钓饵是否另类,因此,用某种诱饵诱鱼却可以不用同样的饵钓鱼。比如用南极虾当诱饵却可以用虾仁、小虾、海蚯蚓等当钓饵。

  退一步说,由于鱼平时对本地土生土长的食物非常熟悉,选取本地能够买到或者找到的材料做钓饵,虽然钓饵可能同诱饵的材质不同,但并不会使鱼产生太多怀疑。至于 诱饵、钓饵的下沉速度配合问题,则可以通过钓组调整以及操控技术得到解决。因此,在钓饵的选择问题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机动灵活,既可以采用诱饵、钓饵同类 也可以选择诱饵、钓饵相异。

  浮游矶钓可以作钓饵的材料除南极虾以外,还包 括:本地小虾、虾仁、各种海蚯蚓、海蟑螂、小螃蟹、牡蛎肉、贻贝、蚕蛹以及一部分藻类,甚至还包括一些人工合成的丸饵。可以说,只要是当地海域的鱼能够吃 到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当钓饵,我们大可不必担心鱼会对此挑三拣四,所要考虑的重点仅仅放在哪种钓饵容易取得、是否耐钩不易脱落、是否符合对钓饵稳定或活泛的 要求三方面即可。

  这里还要重点说一下钓饵的稳定与活泛。对于野生鱼类来说,最容易使它们上当的钓饵是能够呈现出最自然动态的饵,比如一只毫 无警觉自由自在游动的小虾就非常容易激发起鱼捕捉的欲望,而如果这只虾死气沉沉缺乏动态或者上窜下跳摇摆旋转的话,前者会使鱼失去猎捕的冲动,后者会使鱼 对这只小虾产生戒心。

  因此,浮游矶钓的钓饵无论从材质、挂钩方法、控带手法等方面都应该根据现场的对象鱼种类、浪况、潮流等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地选择和调 整。以下我们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钓饵挂钩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南极虾 是使用频率最多的钓饵。但使用频率高并非因为南极虾具有什么特效,而仅仅是因为我们使用的诱饵经常采用南极虾砖,在现场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从化开的虾砖中挑 选出个大饱满的南极虾直接当钓饵使用,而不必再费心思重新准备钓饵。另外,诱、钓饵材质相同以及南极虾轻飘的特性也为使用提供了不少便利条件。在具体挂钩 方法上,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钩法:

  掐掉南极虾的尾翼,从尾部入钩上穿直至头部,钩尖藏于虾体内,虾身随鱼钩弧度自然蜷曲,虾背在外虾脚藏于蜷曲的虾体腹部。

  这 里要说明一下掐掉南极虾尾翼的作用:假如不掐掉南极虾尾翼,尾翼在潮水冲击下产生的扰流就会使南极虾不停地旋转,而野生鱼平时是看不到跳芭蕾状态的食物 的,它们自然就会对这种饵产生戒心。因此,从钓饵稳定方面以及便于入钩方面考虑,南极虾(也包括其它小虾)在使用时必须摘掉尾翼。

  腹钩法是平日采用最多的一种钩法,优点是钓饵形状自然,容易入口;缺点是在流速快的场合容易旋转摇摆。

海钓(矶钓)的钓饵和诱饵使用技巧

  南极虾掐掉尾翼从后部入钩上穿至头部,钩尖仍藏于虾体内。同“腹钩法”不同的是,“背钩法”是将虾背置于鱼钩内弯而使虾脚外张。

  背钩法的优点是外张的虾脚张牙舞爪使虾体变得比较夸张另类,在对象鱼只吃诱饵不吃钓饵时,采用这种反常挂法有时会歪打正着。另外在小杂鱼多的时候,外张的虾脚可以先应付小杂鱼的啃咬,比较有利于使虾身得以完整保留;其缺点是在水流里更容易旋转摇摆。

海钓(矶钓)的钓饵和诱饵使用技巧

  大部分挂钩方式同“腹钩法”或“背钩法”相同,所不同地是鱼钩的钩尖不藏在鱼体内,而是从虾身上相当于钩把长度的位置穿出,使钩尖外露、虾身同钩把呈一条线保持顺直。

  直钩法的优点是由于虾身顺直,可以有效降低水流造成的钓饵旋转摇摆,有利于稳定钓饵,虾的形状也比较自然;缺点是外露的钩尖在钓滑口鱼时可能会造成吞入障碍。因此,这种钩法适合用在流速快的环境但不适合在无风缓流场合用。

海钓(矶钓)的钓饵和诱饵使用技巧

  将南极虾的头、尾都掐掉,然后从尾部入钩向前穿或者从掐掉头的脖子处入钩向后穿,钩尖藏在虾身中。

  由 于南极虾的头壳内会储存一些空气,因此,采取掐头去尾法的优点是钓饵下沉时迅速、稳定,在潮流中摆动小,入口比较顺畅,适合对付活性低、不愿意开口的鱼; 缺点是掐头去尾的南极虾目标较小,更不容易引起鱼的注意。因此,采用这种挂法时更要注重拖摆操控以使钓饵活泛,使鱼能够及时发现钓饵。

海钓(矶钓)的钓饵和诱饵使用技巧

  采用腹部出钩的直挂法穿上一只虾后,取第二只虾从腹部入钩向尾部穿,钩尖藏于第二只虾体内,挂好后的形状像头对头、脚对脚的亲密小两口。

  也可以采用直挂法从第一只虾的背部出钩,然后取第二只虾从背部入钩向尾部穿,挂好的形状是背对背的状态。

  同 掐头去尾法理念正好相反,多虾挂法的优势在于钓饵非常大,目标非常明显,也比较符合大鱼吃大饵的常理。另外,在小鱼多的时候,钩子上较多的饵可以保证钓饵 短时间内不被小鱼吃光;但其缺点是下沉速度慢,大饵更容易受到小鱼攻击,在潮流中的摆动更严重,不利于钓饵稳定,特别是背对背挂法比面对面挂法的稳定度更 差。

海钓(矶钓)的钓饵和诱饵使用技巧

  分为蜜制虾仁和鲜虾仁,也是钓友使用较多的钓饵。特别是蜜制虾仁具有耐钩、不易变质、目标较大、耐杂鱼啃咬的优点,为很多钓友所喜爱。

  不管是新鲜虾仁还是蜜制虾仁,在挂法上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采取从一端入钩上穿、钩尖藏于鱼体内的普通挂法即可。

  这 里简单介绍一下蜜制虾仁的制作:将新鲜的五到十公分长的海虾在冰箱稍微速冻后取出就能够很方便地去头剥壳,剥壳后的虾仁立即用食盐搅拌后放置两个小时,然 后倒掉被食盐从虾仁中腌渍出的水分并摆在报纸上稍微风干半个小时,然后加入大量白糖或者蜂蜜浸泡,最后将浸泡好的虾仁按照每次钓鱼的使用量分袋放在冰箱里 随用随取。制作时还可以加入味精、氨基酸、蟹酱等添加剂增加虾仁的诱鱼效果。

  在 很多情况下,新鲜的本地小虾在垂钓效果上并不输给南极虾,特别是盗饵杂鱼多的时候,新鲜的本地海虾壳体比较硬,能有效抵御小杂鱼的啄咬。另外,新鲜小虾比 重一般都大于南极虾,因此在追求钓饵稳定性的场合具有优势。当然,本地虾也有自身的劣势,比如在追求钓饵轻飘效果上不如南极虾,当鱼非常精口不愿意吃饵 时,本地虾入口性不好,特别是在垂钓梭鱼、鲻鱼等特定鱼时,虾壳比较硬的本地小虾它们根本就不咬。

  海蚯蚓类虫饵在我国常见的包括青虫、红虫、岩虫、管虫等种类,因其腥味重且富含鱼类所需的各种氨基酸,一直以来深受垂钓者喜爱,也是浮游矶钓的主要钓饵,用来垂钓各种海鱼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在海蚯蚓的挂钩方法上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使用比较长的海蚯蚓时,可以从海蚯蚓的一端入钩穿满整个钩子,超过钩长的部分掐掉,钩尖内藏不外露。

  采用此种挂法时,鱼在吞食时比较方便,入口后也容易中钩,对抵御小杂鱼盗饵有优势,但钓饵活性不足。

  采用此种挂法时,没有穿在钩上的海蚯蚓剩余部分会继续扭曲挣扎或随水流晃动,有比较好的诱鱼效果,但由于饵体比较大,容易发生鱼咬钩时只咬中钩外部分而导致不中钩的现象。

  将数条海蚯蚓都从头部横向入钩穿挂在钩底,所有穿在钩上的海蚯蚓身体都可以自然扭动或随潮水晃动。

  至 于其它一些钓饵的使用方法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总之,钓饵的种类以及不同使用方法应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做正确取舍,钓友们千万不要对任何钓饵过于迷 信,万能强效饵是不存在的,适合当时钓场环境的钓饵就是最好的。因此,在出钓时建议多带几种钓饵,在鱼不咬钩时可以轮换试用,有时候在试用过各种钓饵都不 好用时,顺手在礁石上抓一只海蟑螂或者小螃蟹挂在钩上说不定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所谓诱饵,最直接的解释就是用来把目标鱼引诱、集中到你希望它停留的位置,并激发他想吃东西的欲望,以便顺利加以钓取的一种“工具”,不过这是比较消极的、狭义的一种说法,广义而且积极的说法是还是有别鱼种、避开其他鱼干扰、控制钓棚以及在钓场协助钓手达到目的的功能。

  不见得每种诱饵都能引起鱼群就是的欲望,使用不当的话,可能反而会吓跑了它!还有,经常有人因为技术欠佳,结果虽然鱼群胃口很好,却没有鱼上钩,因为他们吃诱饵都吃饱了!

  浮游矶钓的基本方法就是有钓者主动设定垂钓深度、掌控鱼只上钩位置,故必须运用诱饵和钓组搭配,以设定出下竿时最佳的取鱼条件。

  虽然各类矶钓目标鱼都生活在相同的环境,摄取差不多的食物,但他们之间多少存有一些差异,比方说有的鱼在某种情况下特别爱吃藻类,某些鱼又对贝类有异乎寻常的嗜好,这些差异在行家眼里就是运用诱饵选定渔获的依据。

  玩矶钓的人,十有八九对外道杂鱼很不感冒,因此必须借助诱饵,把非目标鱼引到别处去,故意让他们大快朵颐,好腾出一个空间钓取目标鱼。

  既然诱饵可以诱集目标鱼、可以分离外道,当然就有人会把这种技术拿到竞技场合中施展,用以干扰对手垂钓、提高自己获胜的机会。

  另外还有一种更进取的使用诱饵观念,那就是你可以用诱饵来聚集大量外道(或次要目标鱼),在他们中制造夸张的抢食骚动,借此以引起目标鱼注意,使之跟着靠过来,投入吃饵行列。

  在自然环境中,有些鱼主要依靠视觉觅食,例如许多鲟类、?类等掠食性鱼种就是如此,所以常成为路亚钓法的目标;有些则主要靠嗅觉或味觉觅食,像若干种凶猛的 鲨鱼都是使用味觉的著名例证(注意:不是嗅觉,鲨鱼的嗅觉不算敏锐)。当然还有些鱼依赖听觉、触觉等等,但绝大多数鱼类在找寻食物的过程中,都会同时用到 各种器官。

  这个事实对矶钓客的意义是:你用过寻找具备合适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诱饵,以便刺激鱼的视觉、触觉、听觉、触觉、味觉,使他们有兴趣从远处聚集过来,并产生旺盛的食欲。

  来自于有机物(如蛋白质、淀粉)激起分解而得到的氨基酸、糖类等,他们所具有的香味、腥味、甜味、酸味或其他味道,如果是鱼所喜欢的,或者能够刺激它们食欲的,就可以用来聚集鱼群。

  可食,或看似可食的颗粒,提供一种视觉上的刺激,以引起鱼抢食的欲望,例如常见的南极虾、粒状(或粉状)饵、海藻、金宝螺、乌格丸等。

  利用细微粉末或亮片等物制造出浑水效果、血液扩散效果、鱼鳞飞溅效果等等,以使鱼只降低戒心或者产生攻击欲望。

  包括食物入水声以及鱼群争抢的扰动声,都是刺激更多鱼类抢饵的利器。此方法甚至被引用于职业捕鱼之中,例如鲣竿钓渔船会以洒水来模拟小鱼群在水面跳跃的骚动,借此引诱想要掠食的鲣鱼。

  如果能直接拿对象鱼爱吃的食物来引诱它的话效果当然不会差,像是以剁碎的海藻诱集嗜食藻类的鱼种。

  不 过大多数矶钓环境都相当危险,要直接搜集鱼类的食物充当诱饵非常不容易,所以目前钓客所使用的诱饵,多半为购买现成的诱饵粉和南极虾,并加以混合搅拌而 成。南极虾虽不是我们所处地区鱼类的主食,但它的味道、形状、颜色等等对鱼类具有强大吸引力。钓者只要决定那什么诱饵粉来跟南极虾搭配即可。

  除非你趁一堆虾还冻结成块的时候就往水里丢,否则零散的南极虾,将无法顺利抛投。但未化冰的虾丢进水里有用吗?假如你只想钓海鸟或青旗,可能会有一点点用。 因为没解冻的南极虾入海后,会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等它们完全融化、释放掉体内空气而下沉之时,早已不知漂到哪里去了,所以想如愿地将幼儿抛洒到标点,就 必须有某种解释来协助钓者达到目的,这个介质就是诱饵粉。

  溶解后的南极虾比重略大于海水,如果没有干扰的话,它会自动以极缓的速度下沉。但在不用流况、浪势之下,针对各种不同目标鱼,在各种缓慢的下沉是否符合钓鱼需要?其在海中扩散的状况,能否跟你诱集鱼群的想法相符合?这都是很难掌握的问题,所以必须借助诱饵粉加以改善。

  虾子体内的蛋白容易自体消化(气温高时尤其严重),很可能早上时一只只还有模有样的,到中午就已瘦了一圈,等到下午更是全部化成一滩虾皮汤,所以最好能借诱饵粉中的各种物质,增加诱饵入睡后吸引鱼只和刺激其食欲的视觉、味觉、触觉等效果。

  不论是整只或是破碎的南极虾,在水中都是呈现点状漂流的,其扩散效果不会太好,因此需要有粉质诱饵来吸取虾体内分泌出的汁,然后再随着你一勺勺往海里撒的动作,让它在海中制造出带有食物颜色、味道以及有颗粒的水团,并乘着流水顺利扩散,以达到大范围诱鱼的目的。

  绝大多数市场销售的矶钓饵粉都采用鱼类能吃的食物来制造,并且还真多不用对象鱼调整其成分和味道,因此选购时需要考虑的重点是物理性质。

  比重关系到诱饵在水中下沉的速度,黏度会影响它在水中扩散的速度,而这两者还共同决定了扩散的深度与范围,所以这两者正是制造标点、维持钓棚深度、诱集鱼只、区别外道等的最主要手段。

  ①通常比重小、黏度低的诱饵粉沉降速度慢、深度浅,扩散速度快、范围广,这就是多属矶际至近场之用。

  ② 比重大、黏度低的则下沉与扩散速度均较快,但下沉深度和扩散范围不见得会很大,原因是离子键相互凝聚力不高,虽然个别重量勾搭,下沉趋势快,但快速化散却 令每一个颗粒都容易受到海水的冲刷,故这种诱饵粉适合于浪不太大、水流稍快的中深场钓点,通常这也作为矶际到近场之间使用。

  ③比重小而黏度 高的饵粉,下沉速度和扩散速度都不会很快,同时深度、范围亦不会很大。这是因为黏度高低左右了一坨诱饵被冲散的速度,而比重大小是其在水流中能否顺利下沉 的根本条件。也就是说,黏度越低越难以承受冲刷,越高则越能在浪里撑得久些而不散光;比重越大则越能穿过水流而迅速下沉,反之则容易在表层被水流冲走。所 以这种比重小、黏度高的可拿到浪较大、流稍缓的中深场去使用,并可视鱼种用到矶际、近场或远处标点。

  ④比重、黏度均大的诱饵,其特点是下沉速度快、深度深、扩散速度慢、范围小,特别适合用于本流、浪大、深长、远处标点或钓底层活动的鱼只。

  绝大部分钓客都习惯于在出钓当天,到钓具店买好诱饵粉和虾子后,就顺便加以混合调好,然后再提着诱饵袋前往钓场。这样做固然有方便、快速的好处,但除非你对要去的钓场烂熟于心,否则又怎能确定这一袋诱饵正符合当天所需?

  比较合理的做法是,预先估计当天的潮汐、风浪、目标鱼种,准备两三种不同比重、黏度和材质、味道、添加物且可能最适用的饵粉,并事先要求店家拿出足量的南极虾退冰到半解冻状态,一起带到钓场。到钓场后看情况再决定用哪一包饵粉跟虾子搭配。

  钓具店里出售的南极虾都是冷冻成块状的,使用前如果没有让它溶解个七八分,就得要动用蛮力才能加以打散,因此很多店家会准备大铁锤、刨冰机之类重装备,好让钓者快速粉碎虾砖。

  是 把南极虾打碎好呢?还是尽量保持虾体的完整比较好?这个问题的答案见仁见智,原则上(注意,不是绝对)全虾入水后目标比较明显,但容易将鱼喂饱;切段的虾 更能与饵粉互相融合,但自体消化较快速,而且也不保证不把鱼喂饱;绞碎的虾汁容易被粉饵吸收,但在水中几乎没有固态物。究竟如何处理,请大家自己斟酌。

  加水量问题。给诱饵粉加水量的多少对其性质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譬如一包下沉速度快不容易散开的粉,被加入过多的水,调成汤汁状时,其下沉速率必将减缓,扩散范围也必然增加。

  所以,除非你十分精通、非常有把握,否则不带应视钓场情况选择粉类,并且要慢慢添加水量,逐步配制出当天最佳的诱饵。切忌一股脑就倒进两三桶水,发觉太稀后又不得不补半包饵粉,结果却使虾跟粉跟水的比例完全失调。

  不是调好了诱饵,然后把它跟钓饵一起丢进海里就可以钓鱼了。要是这么简单的话,海里的鱼早就被掉光了!所以诱饵不但要跟钓饵同时使用,两者必须有良好的配套措施。

  所谓配套措施就是“如何让诱饵和钓饵适时的漂到一起去”,即所谓的“诱钓同调”。直截了当的讲配套措施的重点就在于打诱饵的时机与地点,必须跟你的操竿控线动作相配合。用最基本、公式化的方式来说,有以下几点:

  ②每次下竿前先以分散或集中的方式抛洒一二勺下去,而不是钓组入水后再打,理由是钓组比较重,下沉速度比诱饵快的多所以应该先打诱饵,所以要先打诱饵,让它有时间在水中向下扩散,纠集鱼群,然后跟进的钓组才能刚好调到鱼。

  ③钓组入水后,可以视情况紧急接着再以集中的方式补一点点诱饵,这样常有刺激鱼只咬饵欲望的效果。

  ④当明知水下有鱼却不见咬饵时,最好暂时放下鱼竿,细心并耐住性子,好好施大诱饵,以便激起鱼的食欲。

  ⑤每次在中鱼搏鱼的过程中和过程后,都要适时地补充一二勺诱饵下去稳定周围其他鱼只。而在遭遇脱钩断线,以至于鱼群惊散时也要像之前那样,耐心持续撒饵,重新将他们诱集。

  ⑥在洒饵地点方面,永昌需要先按照当地水流速,估计诱饵要花多长时间漂到预设地点在发现目标时它会沉多深,扩散多广。后根据这些资讯,取好前置距离,将诱饵打在标点的上游处。

  但请大家明白,以上所言均是原则性的。譬如在浪脚翻腾的白沫区,因为岩边向下的向下吸的水势非常明显,此时你就可以先投入钓组,稍稍微微提竿,并立即针对周围的打下诱饵,然后再松线,让水流同时吸下钓组和诱饵。

  总之所谓“诱钓同调”只是个大原则、大方向,实地运用时的变数很多。因此,钓者必须细心体察周围环境变化,制定出最佳方案,才能有效的达到诱集鱼只并加以钓获的目的。

  另外在抛洒的姿势上也有差异,如果需要诱饵入水时呈现分散的效果,那么就要摆动整个手臂,把饵勺挥舞成一个扇形面;如果想要撒到某个定点而不要撒的到处都是,则应在挖取诱饵时就加以捣实,并于挥出过程中设置一个定点,然后以腕力快速而短促的挥舞饵勺,且至此定点立刻顿住。

Tags:

本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