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矶钓 博客日记
浮游矶钓的几类浮波中鱼讯号解析
24-02-02矶钓围观202次
简介 说起海钓中的阿波钓法,它的起源是于日本一个地区。当地钓手使用这种钓法充分发挥了“钓得多”的特点。并且在全日本矶钓比赛上取得了优良成绩后,才风靡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大陆and东南
说起海钓中的阿波钓法,它的起源是于日本一个地区。当地钓手使用这种钓法充分发挥了“钓得多”的特点。并且在全日本矶钓比赛上取得了优良成绩后,才风靡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大陆and东南亚地区,钓无国界,不管日本人做了什么,钓鱼还是什么好用就用什么的,这是我的想法。
现在我们舟山钓手可以说基本是使用这个钓法的。当然我们这儿的特点和其他地区比较又稍微有些不同,本地钓手多使用2B——15B的浮波,配合2号——3号母线,1.5——2,5号子线。目标水层也多在2米至10余米为主打。
我想大家使用的最多的应该是5B,和1。0的浮波了,配合水中重坠的比较多,配合水中浮漂的则相对少,受到季节和风力潮汐、洋流的影响,舟山海区的水文和鱼情差别很大,往往2天前人家可以钓上100条一天,今天同样地点也许只有10余条可以钓了,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探讨话题了,暂时不提了。
浮波犹如离弦之箭直窜海底的时候,那是最明显的鱼吃饵的信号,这表明水下的鱼群体可观,使得鱼吃食比较急,避免被同类抢食,也有可能钓棚稍微离开当天鱼群习惯的安全水层。故鱼需要离开安全水层,冒险浮游上来咬饵再迅速下潜。
这类的鱼讯比较受钓手的欢迎,因为钓手有足够时间准备和鱼搏斗,这个鱼讯代表着钓饵和诱饵基本属于诱钓同步了,当鱼在中第一口的时候是比较坦然和安心的,但是黑鲷要不是受到大量诱饵的刺激的话,它可是很警觉的鱼类。
当感觉口中钓饵传来(欲逃跑)的感觉时,自然的反映是咬紧牙关,游它个一会,于是阿波又箭沉喽,由于浮波的剩余浮力和水中,咬铅这类的不定性的因素产生的随机力量,使得钓饵中在鱼口后,可以产生仿佛小虾要逃跑的感觉,或者是轻微的拉扯,这才会使得鱼儿叼饵逃窜。
第三,第四,第五种信号很多数发生在水色清澈(绿色的)但是能见度也只有不到1米范围的情况,波浪和水流均不是很大,然后是早春,冬季特别有发生,这很可能代表使用的浮波号数过大(比如1.0号钓5米。 0.8号钓3米)致使鱼在咬到钓饵以后能明显感觉浮波残余的大量浮力,而不愿意吞饵,只是把钓饵在嘴巴边上用牙齿细心的感觉。
另一种比较多数的可能是:诱饵,钓饵都在比较底层的位置。(例如流不大,水不深,浪较小)水色又比较合适,正对当时鱼的自然泳层,这些条件使得鱼吃东西很放心也不愿意做其他的努力去捕捉更多的饵料,这就会产生钓手有时候漫不经心的提下钓竿,却发现中鱼,上来后,又发现鱼早已经吞钩啦。
有2种可能,小杂鱼和大鲷、小杂鱼不论了,当钓浅场(例如水深不到2米的大滩)由于水流,诱饵的影响,使得原本在8——10米洄游的大鱼吸引到浅场时,假如水色能见度不超过半米,天气又不是开太阳的时候,又没有大浪影响水的高低,那么大鱼是会很安心的在目标钓场就饵的。
很多时候大鱼的初始反映是不大的,因为没有多余的水深让它做咬饵——掉头——下潜——这一系列动作的。所以它只是轻松的咬饵,假如感觉口中饵料不对路。不安全。那么会马上吐掉。而浮波的反映这时候就是(顿漂)
这类浮波平时看起来似乎不稳定,但是当浮波忽然停止摇摆或者向忽然朝一个方向摇摆的时候,往往是有鱼咬钩的讯号,比如河豚啦——也比如钓中层单个鲷鱼咬钩。
受到浪花和表层水流,下层水流的不同影响。浮波往往会小幅度自然下潜然后自然上浮。当不在上浮或者异常幅度下潜又上浮,也是一种中鱼的讯号。(使用潜攻得到的箭沉讯号比较多见)
Tags: 路亚
上一篇:浮游矶钓,鱼竿选择和线组的搭配
下一篇:矶竿滑漂钓组,浮漂应该这么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