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博客日记
还记得那个拿着红鲤鱼的年画娃娃吗?广播文章
24-01-23资讯围观213次
简介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产于天津杨柳青镇而得名。 盛行于明末清初,清中期呈现繁荣之势。 采用木版套印与手绘相结合的方式传承了400多年。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产于天津杨柳青镇而得名。 盛行于明末清初,清中期呈现繁荣之势。 采用木版套印与手绘相结合的方式传承了400多年。
细腻的笔触、优美的人物、鲜艳的色彩、祥和的气氛、幽默的情节,是杨柳青木年画的突出特点。 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尤其善于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 1958年,天津杨柳青画社成立,致力于这一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 2009年,天津杨柳青画社在原址整修重建。 2011年7月,以收藏、研究、展示特色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主题的公益性博物馆——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杨柳青画的制作方法一般可称为“半印半画”。 它采用木版套印和手绘绘画相结合的方式制作。 即先用木刻刻出画面的线条,然后用墨印在纸上。 单色版过两三遍后,用彩色笔填写。 其工艺主要分为勾画、雕刻、印刷、绘画、装裱五个步骤。 创作一幅年画通常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
王文达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 现年74岁的他与杨柳青木版年画结缘已有半个多世纪。 在他看来,杨柳青木版年画不仅比过去更加精致,而且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从普通年画转变为应用场景更广泛、与生活联系更紧密的精美工艺品。 “比如一些小饰品、书包、钱包等文创产品就很受大家欢迎。”
天津杨柳青画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天津的名片,荷花年画的图案已深入人心。 作为展现中国年画文化的民间艺术,除了保留传统经典年画之外,比如反映年画起源的年画除了《门神》、《钟馗》; 表达新年团圆的“吉祥庆年”、“庆元宵”; 《永续岁月》《竹报和平》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需要运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创作出记录当代生活、符合当代审美的新作品。
近年来,天津杨柳青画社推出的浩然正气手袋、年画丝质邮票册、精美内画壶、简约瓷瓶等文创作品受到不少游客的青睐。 年画不再只是记忆中的胖娃娃。 研发团队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将年画引入生活,结合时代的审美和需求,再次走进寻常百姓家。 (光明网记者 彭洋 张恒)
Tags: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