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博客日记
池沼公鱼 欧洲鲈鱼入侵新疆,2年即可繁殖。 整个博斯腾湖“迷失”了吗?
24-01-27资讯围观141次
简介 说起淡水鲈鱼,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从美国引进的加州鲈鱼。 但事实上,在我国新疆等地,有一种淡水鲈鱼从欧洲“逃出来”,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 在中国,欧洲鲈鱼更俗称“五
说起淡水鲈鱼,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从美国引进的加州鲈鱼。 但事实上,在我国新疆等地,有一种淡水鲈鱼从欧洲“逃出来”,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
在中国,欧洲鲈鱼更俗称“五黑”,因为这种鲈鱼身体侧面有五条竖直的黑点条纹,辨识度很高。 鲈鱼的学名是红鲈鱼(Percafluviatilis)。 它专门捕食水中的小鱼、虾和其他鲈鱼。 它是一种凶猛的掠食性鱼类。
我国红鲈的扩散是从新疆额尔齐斯河开始的。 额尔齐斯河是鄂毕河最大支流,也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并与欧洲水系相连的流出河流。 正因为如此,额尔齐斯河里有很多其他水域没有的特殊鱼类,红鲈就是其中之一。
红鲈是欧亚大陆北部内陆河流中非常常见的淡水鱼。 它也因其强壮的身体和凶猛的食性而深受钓鱼爱好者的喜爱。 从目前的捕捞记录来看,红鲈最大体长为60厘米,最大重量为3.75公斤。
1968年,为了进一步开发博斯腾湖渔业资源,新疆水产工作者从额尔齐斯河流域引进了多种经济鱼类,其中包括一些幼鱼红鲈。 这些幼鱼一开始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然而,在种群定居繁衍后,红鲈成功“上来”,并逐渐成为湖中的优势种群。
1972年左右,当地人发现捕获的红鲈鱼的比例逐渐增加。 到了20世纪80年代,红鲈已发展成为博斯滕湖最重要的捕捞目标,占渔业产量的78%之多。 可见,红鲈真正成为博斯腾湖的“新霸主”只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
从食用价值来看,红鲈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腥味。 其味道比梭子鱼更加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对于食客来说,红鲈鱼的引入似乎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对于湖中的原生鱼类来说,这就是一场灾难。
当红鲈幼鱼体长小于2厘米时,主要以水中的浮游动物为食。 此时,红鲈不会对湖中的土著鱼类造成伤害; 但一旦体长超过4厘米,红鲈就会逐渐过渡到吃鱼。 成鱼阶段,红鲈以麦穗、鲫鱼、贝加尔鱼等为食,缺乏食物时甚至会互相残杀。
在红鲈引进之前,平鼻鱼(学名:Aspiorhynchus laticeps,中国俗称新疆鳙鱼)原本是博斯腾湖唯一的顶级捕食者。
与平鼻鱼相比,红鲈的适应能力更强,繁殖能力也更强。 研究表明,平均体重14至17厘米的红鲈亲鱼可产卵多达13,000至14,000个,而且数量正在迅速增加。 因此,短短十年时间,红鲈就取代了平鼻鲈,成为博斯滕湖最常见的凶猛鱼类。
平鼻鱼的命运可谓“不幸”。 20世纪70年代以前,平鼻鱼广泛分布于新疆主要河流水系,年产量保守估计在300吨以上。 后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盲目引种,扁鼻鱼的数量越来越少。 它甚至在其最大起源地博斯滕湖灭绝。 其稀有程度堪比“水中大熊猫”。
平鼻鱼是博斯滕湖特有的本土鱼类,也是世界裂腹鱼中非常稀有、稀有的品种。 这种鱼已有3亿多年的进化历史,被称为“活鱼化石”。 在与红鲈的竞争中,平鼻鲈明显处于劣势,而且数量越来越少。 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野生动物。
为了保护这一古老物种,当地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了科研保护小组,开始了漫长的“鱼类保卫战”。
2000年至今,国家累计投资500万元以上,在阿克苏地区建立了平鼻鱼原生养殖场。 与此同时,新疆科研机构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扁鼻鱼的生态习性、繁殖方式、生长发育特性等进行研究,最终成功突破了人工养殖技术。
2020年10月,新疆渔政工作人员向博斯腾湖放流了3万尾人工培育的平鼻鱼苗。 为了提高鱼苗成活率,本次放流的鱼苗体长均在15厘米左右,属于大规格鱼苗。
如今,新疆已连续11年开展平鼻鱼繁育放流活动,放流苗总数已达33万尾。 虽然平鼻鱼得救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引进红鲈的成本是巨大的——之前平鼻鱼的生存危机就是最大的“生态罚款”。
原本以为红鲈鱼“回归以游客为主”会让人们意识到盲目引进的严重后果,但事实并非如此。 红鲈鱼成为博斯滕湖的优势物种后,当地人将沼泽胡瓜鱼(Hypomesus olidus)放入湖中。
池塘里的雄鱼并不大,即使成鱼也只有7至9厘米左右。 雄鱼通常以水中的浮游动物为食,但也会吃其他鱼的卵。 另外,池塘雄鱼当年即可达到性成熟,寿命一般只有一年。 与红鲈相比,雄鱼的繁殖优势显然是压倒性的。
由于繁殖周期短,池塘雄鱼扩大种群的能力很强,表现出明显的“排他性”。 很快,雄鱼成功取代红鲈,成为博斯滕湖新的优势物种。 这绝非偶然——吞咽鱼卵、快速繁殖是雄鱼的“杀手锏”。
我国最早移植公鱼可以追溯到1984年,正式移植到博斯腾湖是在1991年。同年,新疆移植公鱼的其他湖泊还有乌伦古湖、天池和赛里木湖。
上述四大湖泊中,除赛里木湖外,其他三个湖泊雄鱼移植均已成功。 最值得关注的是博斯滕湖,当年引进了1000万只雄性受精卵,最终收获量高达89万公斤。
不可否认,雄鱼产生的经济价值是巨大的。 雄鱼肉质鲜美,在日本、韩国市场很受欢迎。 是我国创汇的重要出口品种。 我国每年向日本出口雄鱼2000吨,即便如此,仍然供大于求。 或许正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刺激,雄鱼移植在中国掀起了移植热潮。
博斯腾湖原本只有5种本土鱼类。 如今,湖中不仅经常能看到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鱼类),还有沼泽胡瓜鱼、红鲈、鲫鱼、鲤鱼、黑鱼等,共32种。 鱼的种类。 此外,湖中还有不少中华绒螯蟹、日本沼虾、河蚌等。 这些都是从其他地区移植过来的经济水产品种。
从近年统计数据看,博斯腾湖年渔业产量约4000吨,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 不仅如此,2004年以来,博斯腾湖有8种水产品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有机鱼”认证。 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湖鱼的“身价”也水涨船高。
据了解,博斯腾湖管理局已对部分流域的草鱼、鲢鱼捕捞权进行了公开拍卖。 30余家个体户参与拍卖,最高拍卖价超过100万元。 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博斯腾湖的“有机鱼”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并以其优越的口碑赢得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有机鱼”的牌子值那么多钱吗?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确定的。 博斯腾湖未来的发展路线与查干湖、千岛湖类似。 “有机鱼”将成为一个闪亮的标志。
为了提高水产品的经济价值,走优质高端路线并没有错。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引进过程中必须提前做好生态风险评估。 盲目引进红鲈和雄鱼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Tags: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