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博客日记
为了钓鱼,真是拼了!南京一男子躲在芦苇荡里垂钓
24-01-23资讯围观185次
简介 据介绍,南京江北新区从华能电厂到南京钢厂的区域比较偏僻。 河边生长着许多芦苇沼泽,很少有人来这里。 当地管理部门在日常巡逻中,发现入河通道处停放着一辆私家车。 巡逻人员眼尖,看到这辆车
据介绍,南京江北新区从华能电厂到南京钢厂的区域比较偏僻。 河边生长着许多芦苇沼泽,很少有人来这里。 当地管理部门在日常巡逻中,发现入河通道处停放着一辆私家车。 巡逻人员眼尖,看到这辆车可能是来这里钓鱼的人停的。
果然,当巡逻队经过河边的芦苇沼泽时,发现一名中年男子拿着鱼竿和一套专业钓鱼装备,正在长江里钓鱼。
根据《南京市渔业管理条例》,长江干流禁止捕捞。 因此,该男子的行为涉嫌违法,被执法人员当场控制。
事实的证据就摆在他的面前。 该男子对自己的钓鱼行为供认不讳。 他声称自己非常喜欢钓鱼,但控制不住自己的技术。 他对钓鱼上了瘾,所以带着侥幸的心情来到这里钓鱼。 他以为没有人会注意到,却没想到。 却“受苦了”。
他躲在芦苇丛里钓鱼,结果还没钓到一条鱼就被抓住了。 这钓鱼人实在是太倒霉了。 但这样的事情在南京似乎并不是个例。
这些渔民既然要捕鱼,为什么不去可以正常捕鱼的地方,而去禁止捕鱼的水域呢? 长江对岸的南京,不是有可以钓鱼的地方吗?
国家、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全年禁止捕捞; 长江干流南京段包括各入江河口上游1公里至长江一侧水域(1公里内有闸门的,以该闸门为界(无闸门者以河道两侧1公里连线为界)禁渔期间禁止捕鱼。
详细解读该规定不难发现,除水生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外,长江干流上游1公里及入江河流范围内,十年禁渔期南京钓鱼,都不能钓鱼,连“一线一钩”都不能钓鱼。
也就是说,南京钓友要等到2030年之后,才能享受到长江钓鱼的资格。 这与同样位于长江沿岸的大城市武汉有很大不同。
在武汉,休渔期间“一线一钩”休闲钓鱼仍然可行。 长江两岸时常可见“千人钓鱼”的壮观场面,充分释放了钓鱼爱好者的需求。
2021年2月,一群特殊的钓友在南京迎接长江。 他们拿着鱼竿,用力地拉着鱼线。 但仔细一看,他们不是在钓鱼,而是在放风筝。 这一幕,让站在一旁的管理人员都傻眼了。
与此同时,南京钓鱼圈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钓鱼火车”。 一群老人每天早上乘坐地铁去几十公里外的郊区钓鱼,往返一百多公里。
虽然南京是个水多的城市,但很多钓友反映钓鱼太难了,所以出现这些令人费解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南京突然切断了长江水域的所有捕捞活动。 这一举动让不少钓鱼爱好者感到不解。 与电捕鱼、家庭网捕鱼等活动相比,捕鱼对鱼类资源的影响非常有限。 试想一下,一根鱼钩一天能钓到多少条鱼?
钓友普遍认为,禁渔的重点应该是打击非法捕捞。 对于休闲钓鱼,管理部门应该做的是规范垂钓者的行为,让正常的钓鱼需求得到释放,对不合规的钓鱼方式进行处罚。 应该进行惩罚,让休闲渔业得以发展,而不是压制这一大群体的刚性需求。
休闲钓鱼的管理一直是人们广泛讨论的话题。 大多数钓鱼者认为休闲钓鱼对鱼类资源的影响非常有限。 在大多数情况下,钓鱼者的捕获量与投入的成本并不成正比。 钓鱼只是一种乐趣,不太可能对渔业造成任何损害。 资源枯竭。
湖北襄阳某部门专家“张教授”也曾公开表示,“渔民一天能捕到千斤鱼,很正常”。 这些论点极大地影响了捕鱼系统设计者的决定。
个别专家对捕捞的偏见确实误导了公众。 将捕捞行为视为影响禁渔令的重大问题,这一定性似乎预示着休闲钓鱼的未来不会一帆风顺。
一方面是鱼类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是难以消化的捕捞需求。 如何平衡两者,并不是简单的“一刀切”就能解决的问题。 如果我们一味“封锁”,继续打压正常的捕鱼行为,可能只是把一些正常的渔民赶进“芦苇沼泽”。
Tags: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