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饵料 博客日记

陆龟种类 刺猬在公园里夜游鸦雀在长江口的芦苇深处隐居

24-01-29饵料围观89

简介   白鹭在黄浦江畔觅食,貉在居民区晒太阳,刺猬在公园里夜游,震旦乌鸦隐居在长江口的芦苇深处……上海有超过2400万人口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也有很多野生动物在这里扎根、繁衍生息。

  白鹭在黄浦江畔觅食,貉在居民区晒太阳,刺猬在公园里夜游,震旦乌鸦隐居在长江口的芦苇深处……上海有超过2400万人口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也有很多野生动物在这里扎根、繁衍生息。

  刚刚过去的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生物多样性”一词频繁出现。 自由生活的动植物在森林和湖泊中自由生长是可以想象的,但大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是什么样的,野生动物离我们有多远? 城市化与动物保护有何关系?

  答:近二十年来,上海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总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新记录物种数量有所增加。 仅今年,小鸮、蓓羽鹤、岩鹭、白冠黑燕鸥等就刷新了上海鸟类纪录。 据统计,上海有陆生野生动物600多种,其中鸟类500多种,构成野生动物资源的主体。 我国有鸟类近1500种,上海占1/3以上。

  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上海鸟类监测从2005年开始,近年来,监测点位不断增加,覆盖东部沿海地区、淀山湖周边乃至公园绿地。

  在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大宁公园、世纪公园、植物园等地,经过十多年的监测,我们发现一些物种的数量明显增加,比如喜鹊、灰喜鹊等。 事实上,他们并不一定需要通过监控。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能感受到。

  2008年,上海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起“寻找喜鹊”活动,希望“背井离乡”的喜鹊能够回到城市。 这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鸟类,曾经栖息在上海城乡。 但由于种种原因,它消失了半个多世纪。 当时只有在上海北部的崇明岛或宝山、嘉定才能看到。

  近五六年来,喜鹊的分布范围明显扩大,现已广泛分布于全市各地。 即使在闹市区也能看到它的身影,甚至还能找到巢穴,说明它已经逐渐适应了上海的城市环境。

  灰喜鹊的分布区域也在不断扩大。 虽然其分布范围仍不如喜鹊那么广泛,但当地适宜栖息地的种群增长也很显着。

  答:花园或森林覆盖率的增加给他们带来了便利。 例如,上海规划的“三环一带、三纵三横”绿道。 没有它们,城市里的大型公园就会成为“孤岛”。 有了这些绿化带,就相当于有了连接“岛屿”的走廊。 起来。 动物的短距离扩散正是通过这样的走廊进行的。 鸟类的移动能力最强。 只要有走廊,他们就会散开。 只要在没有人类干扰的地方有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它就可以定居下来。

  2008年,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一名大学生在草坪上发现了北方窄口蛙。 以前人们认为这种青蛙只分布在长江以北,但偶然来到上海后,它毫不费力地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现分布于杨浦江湾城湿地、宝山炮台湿地公园、浦东滨江森林。 在公园、崇明珍珠湖、奉贤金汇港沿岸林地都可以看到。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在上海? 我们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引入苗木时,把藏在其中的青蛙也带了进来。 北方窄口蛙看起来笨拙而愚蠢。 它可以爬树,也可以躲在树洞里。 它也擅长在土壤中挖洞。 较大的幼苗带有泥球或泥坑,里面可能生活着北方窄口蛙。 青蛙。 作为上海的新移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上海的环境受到任何破坏。

  同样是在2017年,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大金山岛考察时发现了两条钝尾双头蛇的木乃伊,这也是上海蛇类的新记录。 这种蛇的头和尾非常相似,因此得名。 由于它们生活在落叶层下,因此很难被发现,直到最近几年才被记录下来。

  答:很难说。 近年来,上海能看到的动物确实增多了,比如居民区随处可见的珠颈斑鸠、貉、黄鼠狼,公园里随处可见的刺猬、松鼠等。 其实,并不是动物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它们。 十年前,可能很少有人关注身边的野生动物。 因此,物种和数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于环境的改善,也可能是由于更多的观测。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一个地方的动物多了就说环境好了。 最终,我们没有足够的长期积累的数据来客观地记录这些变化。 另一方面,动物多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们需要用长期积累的数据和综合研究的结果来评估。

  问: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上海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什么样的?它对动物有什么影响?

  答:上海的生态系统主要由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组成。 结构较为简单,但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 看似不起眼的滩涂上,生物种类繁多,既有肉眼看不见的浮游植物、植物,也有肉眼可见的鱼、虾、蟹、螺等大型底栖动物,还有鸟类、哺乳类、两栖类等。 ,以及备受关注的爬行动物。 动物。 长江口咸淡水交汇处营养丰富,可以栖息大量物种。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上海森林覆盖率达到18.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湿地保有量达到46.46万公顷。 面积是一方面,但质量也必须提高,即一定面积承载物种的能力。 越大越好,减少外界干扰。 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当我们谈论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时,我们不仅仅是保护动物。 从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来说,如果我们提高了栖息地的质量,野生动物自然就会进来。比如,保护一个水域,保留水生动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间接保护了鸟类和整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答: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自2011年开始对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进行控制,同时设置不同的栖息地,满足不同类群水鸟的栖息需求。

  比如鹅、鸭子喜欢浅水,所以保护区专门为它们开辟了一片区域。 水不深,种植沉水植物,为越冬的鹅、鸭提供食物。 秃鹤喜欢在冬天吃稻子,所以我们为它们种植稻子。 有一片尚未收割的稻田,作为秃鹤的食物储备; 涨潮时滩涂完全被淹没时,还有一些完露的旱地供涉水鸟类休息。

  东滩近年来在建设一些对鸟类有效的栖息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确实得到了回报。 优化区建设前,崇明东滩每年越冬的小天鹅只有几十只; 优化区建成后,每年都有数百只小天鹅在这里稳定过冬。 还有更多的繁殖鸟类。 常见燕鸥、黑嘴鸥、反嘴嘴鸥等,以前在长江以北繁殖,现在已扩展到崇明东滩。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崇明东滩证明我们可以改造和修复一些环境,让动物回归。 这种“吸引”并不是人为地重新安置动物,而是让动物自愿选择这里。

  现在公园越来越多,但并不是每个角落都必须对游客开放。 可以留下一些小岛。 比如世纪公园里有一个小鸟岛。 没有人去那里。 这个区域对动物非常有用,啄木鸟可以在上面繁殖。 很多园林景观看起来整洁美丽,但对动物来说可能毫无用处。 留下一些树洞和一些杂乱的树木,可以有效增加野生动物的占用率。

  还有生态廊道可以连接不同地区的动物,但目前主要是森林,对鸟类影响明显。 未来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地面,比如为动物留一些涵洞或者类似的结构,让它们在穿越岛屿栖息地时能够安全地穿过城市道路?

  我们的城市建设是以人为中心的,规划栖息地时也应该考虑到动物。 即使坚硬的河流较少,也可以将其改造成土坡或种植植物作为缓冲区。 青蛙入水产卵后即可返回家园。 现在这种改造正在慢慢渗透到园林设计中,但试点项目相对较少。 栖息地花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它不像公园那么精致,但整体形式舒适,给了动物一定的生存空间,缩短了它们之间的距离。 这是我们在城市中可以采取的方向。

Tags:

本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