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博客日记

泥鳅养殖池水模式及池塘建造标准(详细介绍)!

24-01-27资讯围观157

简介   (1)水温泥鳅是多次产卵的鱼类。 自然条件下,4月上旬开始繁殖,5月至6月为产卵高峰期,至9月仍可产卵。 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2-28℃。 保持良好的水

  (1)水温泥鳅是多次产卵的鱼类。 自然条件下,4月上旬开始繁殖,5月至6月为产卵高峰期,至9月仍可产卵。 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2-28℃。 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天气炎热闷热时,池水容易缺氧。 如果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出空气,应及时添加新水或采取充氧措施。

  (2)水质:泥鳅鱼种初入池时,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0cm~20cm; 以后,随着泥鳅品种的生长,水位会逐渐加深到合适的深度。 池塘水的颜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为20-25厘米。 ,pH为中性或弱酸性(pH值为6.5-7.2),溶解氧在2mg/L以上,应及时用螺类和微生物制剂改善水体。

  注意:应经常注入新池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清洁无污染的泥鳅养殖池水是保证泥鳅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 并定期(15-30天)用1-2ppm漂白粉消毒,以达到杀菌防病的目的。

  (1)池塘饲养泥鳅,一般采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 地势平坦,通风向阳,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 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 水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最佳。 形状可以多种多样,但一般为矩形和东西向较好。 泥鳅池可用砖、石等材料建造。

  (2)庭院养殖:所用泥鳅池面积50平方米至80平方米,池深1m至1.5m。 ,在墙顶设置压力口,压力口伸入池内5cm至6cm。 水池底部中央设有排水口。 水管直径约为1.5cm。 水池侧面设有溢流口,可控制水位。 出水口和溢水口要用铁丝网覆盖,防止幼苗逃逸。

泥鳅养殖池水模式及池塘建造标准(详细介绍)!

  (3)坑池养殖:这种养殖方法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沃池塘来饲养泥鳅。 坑池面积可大可小。 面积可从十几平方米到四十、五十平方米不等,每平方米可饲养动物120只左右。 一般常规鱼类在此类坑池中会因有机物过多、溶氧不足而缺氧死亡。 泥鳅在这样的坑、池塘里生长得很好,因为有特殊的呼吸器官。 其管理方法也与池塘养殖相同。 一般只需要添加一些有机肥如猪、鸡粪和农场下脚料如米糠、菜饼等,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4)稻田养殖:养殖泥鳅所选择的稻田以弱酸性、泥沙少、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流的稻田为宜。 稻田周围应筑起高高的土坎。 进水口和出水口应安装两道网,防止泥鳅逃逸。 同时,在田间或四个角落挖一些鱼坑,以方便以后钓鱼。

  一般每亩放养鱼4万至5万尾,早、中稻秧移栽后放苗。 放养泥鳅前还需追施有机肥,培养水中浮游植物。 为了获得泥鳅的高产,应每次或隔日投喂一定量的人工饵料。

  饵料种类可以以农副产品为主,配合少量鱼粉、蚕蛹粉。 后期可以在鱼坑里投喂更多的饵料,以利于集中钓鱼。 养殖期间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防止逃逸。 稻田饲养泥鳅时,应尽量少施或少施农药。 即使必须使用,也应分批施药,喷嘴朝上,不要将药液喷洒到水面上。

  另外,不要使用除草剂。 种植双季晚稻时,最好采用免耕方法,避免泥鳅机械损伤。 中国南方水稻种植面积广阔。 利用稻田养泥鳅,不仅节约了水,还获得了食物。 经济效益显着,是高效农业的良好耕作模式。

  消毒:一般采用生石灰。 如果没有生石灰,也可以用漂白粉消毒。 每亩用量4-5公斤。 泥鳅放养前7~10天,用0.2公斤/平方米生石灰彻底清塘; 5至7天后,储存10厘米至20厘米的水。

  环境改善:泥鳅苗入池前,为了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根据池塘水质情况施入一些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混合肥,以改善水质。 。 建议施用量为10公斤/亩至15公斤/亩。 施肥后2-5天,即可将泥鳅种子放入池塘。

  泥鳅是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广泛。 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的天然饵料生物。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饲喂蝇蛆、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小麦等。 面筋、蔬菜蛋糕等

  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在30%左右,颗粒大小在2.3毫米以内; 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 水温15℃时,投喂量为池内泥鳅总重量的2%。 当水温20~28℃时,投喂量为池内泥鳅总重量的3%~4%。 每天喂3次。

  泥鳅的食量也与繁殖时间密切相关:3月份每日投喂量为泥鳅总重的1%泥鳅养殖,4-6月日投喂量为泥鳅总重的4%, 7-8月日投喂量为泥鳅总重的1%,9-10月日投喂量为泥鳅总重的4%。

  泥鳅饲养注意事项:饲养方法是在泥鳅池内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放在饲料台上。 饲料必须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 投喂时间一般为上午9点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4小时内吃完为准。 泥鳅成虫阶段,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泥鳅的生长、摄食情况适当调整饲料量。 剩余的饵料应及时清除。 (七)放养泥鳅苗标准:放养泥鳅品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肌肉丰富、无病伤、体色鲜艳。 一般来说,体长5cm~7cm的泥鳅品种放养密度为80尾/平方米~100尾/平方米(每亩放养30~50公斤,若有丰富水源条件,放养量可增加到300尾/公斤和泥鳅苗280-300公斤)。

  (八)日常管理:要做到“两防、二勤、三早、四查”,即:防逃、防病; 经常巡塘并记日记; 早清塘、早开食、早放塘(延长泥鳅生长期); 根据泥鳅活动和摄食、天气变化、水质变化、季节变化等情况确定饲料量。

  (9)疾病预防:每公斤饲料中添加“肽霉素”2克、三黄粉5克、维生素C 2克,拌匀饲喂,每月一次,每次连续5天,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预防泥鳅气泡病时,做好池内各种气体饱和度的检测,保证饲料供应充足,减少泥鳅吞食气泡的机会。 若泥鳅已发生气泡病,可用5毫克/升盐水泼洒全池,排出部分旧水,加入新水。

  另外,每立方米水要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液(5:2)0.7克,倒入全池,以防治毛虫和舌蛲虫。

  摘要:力求做到无病早预防、有病早治疗。 定期向全池喷洒生石灰、漂白粉,可以改善水质,防止鱼病的发生。 泥鳅池内的水蛇、水鼠等有害生物应及时清除。

  (十)钓鱼: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至15℃,泥鳅食量减少时,即可钓鱼。 一般采用排干塘水,人工入塘捕捉的方法。

Tags:

本站推荐